了解親密關係-關係中問題的根源
摘錄「家族系統排列精華」(生命潛能出版)
伴侶雙方會將自己在原生家庭背負的負擔帶到親密關係裡,所以親子關係顯然對男女關係有強烈的影響。我們前面看過:如果有人想要「給予」他的父母親,那麼這種情況就是一種違背了自然層級、家族系統序位的糾葛牽連,然後他或許會想從伴侶那裡得到一些東西來彌補,彷彿伴侶是他的父母一樣。這樣,就全都亂了。
伴侶雙方會將自己在原生家庭背負的負擔帶到親密關係裡,所以親子關係顯然對男女關係有強烈的影響。我們前面看過:如果有人想要「給予」他的父母親,那麼這種情況就是一種違背了自然層級、家族系統序位的糾葛牽連,然後他或許會想從伴侶那裡得到一些東西來彌補,彷彿伴侶是他的父母一樣。這樣,就全都亂了。
要治療這樣的情況、回復平衡,這個人在連結父母時就必須「縮小」,讓自己變「小」:變成小孩,而不是扮演父母。連結伴侶時則需要長「大」,學會負起責任,多點給予。
正常的男女關係在施與受的過程中,會在失衡的片刻、重拾平衡的渴望之間擺盪,伴侶關係的各種張力通常都包含在這種動力中了。
然而,很多情況的問題還要更深。比方說,我們可能會發現一位女士對伴侶表現得像是孩子在跟父母連結,她讓自己無助又依賴,讓男人知道她沒有價值,不能給他什麼,她所需要的遠大於她所能夠給的。結果,她在成人的關係中變得欲求不滿,期待無限多的支持、加以操控,好讓自己能得到永遠的照顧。
...............................................................................
舉個例子。在一節排列個案中,有個一輩子照顧生病母親的女人,她在先生面前表現的像是一個欲求不滿的孩子。排列她現在的家庭時,她站在自己兩個孩子旁邊,彷彿自己是另一個孩子,而不是母親。她在親密關係中得到的比較多,而最後離開這段婚姻的是她,她也把孩子留給先生,讓他照顧──通常在親密關係中得到較多的一方會離開。
但是,在這個案例中,先生也要為失去妻子負責。排列顯示他在系統層面上表現的像這個女人的父親一樣,不等開口就供應一切,也表現得好像自己一無所需。他讓他的女人知道她隨時可以予取予求,不用回報──因為基本上,他不太需要什麼。她沒有機會去修復平衡、和他打平,去學會善盡母親與妻子的責任。
..........................................................................
另外還有一個例子:某個男人在一段關係中受到王子般的對待,他所有的願望都得到了滿足,但最後離開伴侶的是他。當失衡大到無法忍受,這是一種典型的反應。接受通常比給予難,因為人會覺得有要回報的壓力,但如果沒有機會回報,就會離開。這個男人的下一段關係裡,新伴侶對他要求的比較多,這段關係運作得比較好──因為他覺察到了自己的需要、身為男性的特質。
當一個伴侶無意識地要求對方成為父母、或是自己無意識地接受了父母的角色,這互等雙方的平衡就被打亂了,會破壞關係的對等性質。當一男一女在一起成為伴侶,他們需要了解他們從對方身上要求了一些東西,同時也要覺知到他們虧欠了對方什麼。關係中的兩個伴侶都只給出對方願意接受或是能夠回報的,或只領受對方願意給也願意領受的程度,是一種挑戰。
要對關係動力有這種敏銳洞見,需要一種深度的了解。通常關係裡的失衡會發生,是因為其中一方沒有覺知到情況;給得太多、或是不可遏止地想取得,都是早期家庭的制約建立出來的行為模式,當失衡太大,通常會有想離開關係的傾向。
……………………………………………………………….
舉個例子。最近有對年輕夫妻來找我,妻子已經離開先生,把兩個小孩留給先生照顧。妻子一直覺得是因為先生曾經有過短暫外遇,所以才造成兩人間的問題,是她堅持兩人一起來做治療。
舉個例子。最近有對年輕夫妻來找我,妻子已經離開先生,把兩個小孩留給先生照顧。妻子一直覺得是因為先生曾經有過短暫外遇,所以才造成兩人間的問題,是她堅持兩人一起來做治療。
個案中呈現出來的是:問題事實上是在妻子那邊,因為她有一點小事就要離開男人的傾向。她以前好幾次這樣過,總把關係中些微的摩擦當成藉口,全都怪在男人身上。看起來她先生在關係中付出的比她多,要求的回報又太少。先生的傾向與妻子的傾向串通一氣,他感覺自己無能、沒有價值,將一切都怪罪在自己身上。
在這個案例中,妻子從母親那裡承接了對男人的怒氣(母親也離開了她先生),妻子生男人的氣,而我能夠幫妻子負起這份怒氣的責任。我也能夠幫助先生不要背負超過他實際上該承擔的責備。這對伴侶沒有再繼續在一起,卻可以平靜地分開了。
………………………………………………………………..
男女之間任何的愛侶關係裡,兩人對彼此有所求──只要有善意的出發點,在交換上是平衡的並且維持平衡下去──整體上都是一種健康的回應。如果伴侶一方不願意表現出自己的需求,當個接受者,或是不覺得自己有給予的能力和意願,那麼問題就會開始出現了。同樣,如果伴侶一方一直表現的像個父母或小孩,也會有問題。在這兩種情況裡,關係都會有失衡的問題,如果允許這樣的問題持續超過一段時間後,常常接著就會離婚。
已婚的芬蘭男子拉斯,對自己八個月大的女兒擔心得過了頭,他照顧兩人的孩子時擔起妻子太多的責任。這樣的傾向表示他缺乏力量,他對自身的「男性特質」缺乏自信,然後我們得知拉斯的父親很小就失去了父親。我們在他的家族系統中排出一列男性,有父親和祖父在他背後,他領受他們的力量之後,拉斯發現他可以對自己的家放鬆下來了。最後,他笑道:「現在我覺得自己沒那麼重要了。」這表示他因為承擔了父親的痛苦,覺得要為父親負責,結果缺少了做先生和父親的力量。
如果真的想維持平衡,就必須在給我們生命的人面前做個小孩,在我們選擇一起進入伴侶關係的人面前做個大人,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做個父母。不抱怨沒有從父母身上得到足夠的愛,而是負起我們在這世界上位置是成人的責任,也為我們扮演的父母親角色負起責任。
就家庭動力而言,生命中重要的是:我們做了什麼、如何行止。身為父親的男人之所以對他的孩子有責任,僅僅是因為他選擇了成為父親,如此而已;就這個角度而言,他對做父親這件事有什麼感覺是無關緊要的。
家族系統排列的社會人格典範可用下列簡單的陳述來總結:在跟父母的關係中,我們小、他們大;在跟孩子的關係中,我們大,他們小;在跟人生伴侶的關係中,我們是平等的雙方。
強調一下:如果在成人關係中,我們覺得自己是小的,或是對待伴侶像對待小孩一樣,那麼關係就已經失衡了,這是因為跟原生家庭或前伴侶之間有一些尚未解決的東西。這樣的失衡可能只跟其中一位伴侶有關,或是跟雙方都有關。
很多時候,雙方都有未解決的問題,創造出一種功能性的和諧;伴侶雙方演出的角色符合彼此的需要,好到失調處從來沒有見光。
譬如被虐待狂需要虐待狂,有支配欲的人需要一個需要被支配的人;如果這樣的人可以找到彼此,有時候會創造出完美的一對。一個想要媽媽的男人也許會找到一個在找兒子的女人,一個不尊敬女人的男人也許會找到一個不相信自己值得男人尊敬的女人。
~Svagito,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
~Svagito,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